
国内铝单板厂家排名价格优惠现货促销(宋代汉服形制)
发布时间:2023-04-07 14:37:29 人气:4 来源:铝单板厂家
本 文 约 3600 字阅 读 需 要 10 min大明洪武元年,为了消除元朝遗留衣冠服饰的影响,就在朱元璋登基的第二个月,他便向全国颁布了一份诏书,要求革除胡衣胡服,“复衣冠如唐制”,希望能够使“百年胡俗”复“中国之旧”。
然而,真正能够决定服装风格的并不是他,而是广大百姓朱元璋的这道“衣冠复古诏”,并没有完全让百姓服饰回到唐代的传统,甚至有许多元蒙的服装因素,也因为更便于日常穿着而被保留下来,最终形成了千姿百态、各有特色的大明衣冠。
明制,宋制,傻傻分不清楚?对于一般的汉服爱好者来说,明制和宋制的区别大约是最不好区分的。虽然穿搭上身后,往往能够凭感觉有所猜测,但单拎出一件来看,还真不太容易。
有点像,不确定,再看看上:素罗大袖袍来源/中国丝绸博物馆;下:素绸方领衫来源/泰州博物馆虽然在朱元璋的诏书中,并没有提到要把服装恢复成宋朝的样子,可对于明代的百姓来说,唐实在是一个有些遥远的时代所以在现实实践中,百姓还是纷纷自发地将服装向宋代靠拢。
因此许多明代服饰,都可以上溯到宋,找到雏形和先声马面裙:百褶裙+旋裙在今年引发热烈讨论的马面裙,就是一种在明代特别风靡的裙装款式这种裙子有前后四个宽宽的裙门,两两重合,前后对称;裙子两侧平行打褶,起到便于活动的效果。
因从正面看是一个长方形,形似马面,故称“马面裙”葱绿地妆花纱蟒裙来源/孔子博物馆从形制上来看,马面裙与前朝裙装最大的不同,其实是从一片裙裾变成了两两独立、部分重合的两片裙裾而这种在古人眼里的“开衩裙”,正是来源于宋。
在宋代,女子为了出行方便,创造了一种“前后开胯”的“旋裙”,可谓明代马面裙的前身至于马面裙既有光面裙门、又有褶皱的设计,则是来自宋代的另一种裙装:百褶裙只不过百褶裙只有两个裙门,中部打褶,同样也是为了方便活动。
这两种裙装一结合,便成了在明代风靡宫廷和民间的马面裙想那前后开胯的“旋裙”,因最先流行于妓女群体,而被士大夫所不齿;百年后同样前后开胯的马面裙,却成为了明代女性礼服的一种,真可谓“同裙不同命”了
(南宋)深褐色纱百褶裳来源/常州博物馆礼服:方心曲领应该怎么做?不仅仅是民间服饰,就连说起来应该遵循唐制的官员朝服,也不乏宋代特色比如官员最重要的礼仪服装:祭服,便实际上学习的是宋代的样式“一品至九品,青罗衣,白纱中单,俱皂领缘。
赤罗裳,皂缘赤罗蔽膝方心曲领其冠带、佩绶等差,并同朝服”——《明史·舆服志》这其中的“方心曲领”,便是一个看似仿唐、实际像宋的小乌龙《隋书》《新唐书》中确实有天子或百官穿“方心曲领”的记载,但从当时的画像来看,隋唐的“方心曲领”乃是指用一块方形的布围在领口处,避免内衣的衣领壅塞。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初唐皇帝像来源/莫高窟官网到了宋代,这倒成了一种看起来几乎没什么用处的领部装饰我们在观看宋代影视剧时,或许也会疑惑为什么官员要在脖子上套一个白圈这其实就是宋代的“方心曲领”
来源/电视剧《清平乐》剧照
明人绘范仲淹画像在脖子处确实可以看到这个“白圈”来源/南京博物院嘉靖一朝,下旨全面废除“方心圆领”,官员终于可以不再佩戴这种奇怪的白圈了在我们的印象里,也大多不会把明朝官员和这个白圈领联系起来纽扣:好用就多用
明代服饰还有一大特征,那就是纽扣这倒不是因为从明朝开始才有人用纽扣,而是明代纽扣的出现变得频繁和多样在明代才开始出现并广泛与其他制式结合的立领,便大多配有一到两对纽扣(明)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夫人陶氏画像。
老夫人的竖领浅灰蟒纹大襟袄上有非常明显的两颗金扣子来源/孔子博物馆虽然在隋唐时,便有用纽扣固定圆领的做法,但让纽扣广泛运用到交领、对襟等等各种款式上,还得是宋代只是宋代的纽扣主要在衣襟接近腋下部位与肩部,并不是固定衣服的主力,单纯以辅助系带的形式出现。
不过在一些宋代墓葬壁画中,已经出现了受少数民族服装影响、在衣襟自上而下依次缝缀六对扣子的褙子这种排扣在朱元璋的“衣冠复古诏”后,非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和马面裙一样,成为皇家服饰的一员明孝靖皇后洒线绣蹙金龙百子戏女夹衣。
来源/北京定陵博物馆让人又爱又恨的元代服饰从朱元璋这份诏书的初衷来看,大约未必是要在全国掀起“复古运动”,全部改成古代的穿法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扫除前朝的影响,尤其是元蒙带入中原的所谓“胡俗衣服”然而,真正决定服装流行的还真不是皇帝的诏书,而是平民大众的选择。
穿什么衣服方便美观,咱就选择穿什么得益于此,一些带有蒙古元素的衣服也经过改进,融入了明制服饰的大家庭中大帽、小帽受元朝影响最多的地方,大概要数明朝的帽子了说起元朝皇帝的画像,大家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那顶看起来每个皇帝人手一件的圆帽了。
自左至右为元真宗、武宗、仁宗(清)姚鼐 历代帝王真像来源/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这种帽体呈圆形、有瓜棱纹、还有微微向下倾斜的帽檐的帽子叫做“钹笠帽”,因其长得很像铜钹而得名毫无疑问,这是名副其实的蒙古服饰但在明代,这种帽子却没有被取缔,而是和元代一样,广泛存在于各阶层。
在明人的小说话本和笔记记载中,我们时常能看到它的身影
来源/继志斋《重校琵琶记》插图以钹笠帽为基础,通过改变帽檐的宽度和倾斜角度,还产生了许多变种这些圆檐帽在明代的“存在感”极高,下至胥吏、家仆,上至官员常服,乃至皇帝本人,都会穿戴这些带有蒙古特色的带檐圆帽。
比如帽檐较宽且平直的直檐大帽,不仅出现在明成祖的遗物清单中,还经常出现在明代官员的常服画像里大概是因为这种有檐的帽子比汉人传统的幞头巾更大,所以明代文献中常以“大帽”称之而正因为这种“大帽”穿戴的普遍性,“大帽”在明代一度成了高门家仆或官吏的代名词。
明人绘明宣宗马上像,就是戴着这种圆形有檐的帽子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飞鱼服和曳撒另一种“明化成功”的蒙古服饰,就要属腰线衣在元朝贵族中,多在重要场合穿一种纯色“质孙服”(也称只孙、直孙、一色服等),这种“质孙服”虽然颜色单一,但制作华贵,基本只能靠皇帝赏赐获得。
而质孙服中款式中的一种,就是腰线衣简单来说,腰线就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松紧带为了骑马的方便,蒙古人不能像华夏服装一样,用系腰带的方式固定腰部的衣物,于是他们想出了一种“腰线”的设计具体操作就是在腰部打上许多细褶,然后用一些结实的编织线固定。
同时叠加除了腰上有褶,下摆上也有许多衣褶,以便活动自如这种在腰部打褶、系线,下摆打褶的衣服,就叫“腰线衣”无论是质孙服还是腰线衣,因其活动灵便、尤其便于骑马,都在明代服饰中得到了极大的保留《大明会典》记载,当时的锦衣卫校尉着装就是“鹅帽、只孙、抹金铜束带、皂靴”;而腰线衣则成了明代宫廷侍卫“刻期”的官服。
受到腰线衣的影响,人们保留了腰间系线、下摆打褶的设计,逐渐形成了一种广受明人喜爱的款式:曳撒我们所熟悉的明代飞鱼服,其实就是一种曳撒款式的官服明代飞鱼服来源/山东博物馆比甲说完男性服饰,再说说女性相信对喜爱汉服的人而言,对“比甲”这一款式都不陌生。
明代月白色暗花比甲来源/孔子博物馆虽然看起来既像没有袖子的褙子,也像被拉长的背心,但这种比甲确实是元人创制的服装在《元史·后妃传》中,明确记载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察后必创造了一种名为“比甲”的衣服,前短后长,无袖无领,并且“时皆仿之”。
这时候前短后长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应对蒙古人需要伏身骑马的客观情况到了明代,衣服前后的长短逐渐不再被严格遵守,衣服的形状也为了适应女性裙装,从原本的长方形变化出了梯形长短不一、做工精美的比甲,成为了明人尤其是明代女性的流行服饰。
在《金瓶梅》中,西门庆府中女眷在元宵节出门“走百病”,便都选择了“遍地金比甲”作为着装衣领、帽子、腰线……这些形形色色的前代元素,就这样自然的融入明代人的生活中,并在明人的身上重新整合、发展,最终成为了明代服饰最独具特色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蔡小雪,吴志明,董智佳.明代中后期汉族女袄的领襟结构及流变[J].服装学报,2018,3(03):219-224.宋德风,尚姝贝.浅谈明代服饰中的衣领[J].西部皮革,2022,44(14):52-54.
王雨亭. 明代服饰文化中“胡元”风尚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20.罗玮.明代服饰中的蒙元影响考[J].中国边疆民族研究2010.梁惠娥,高梦楚.论我国马甲服饰形制的历史渊源[J].艺术百家,2011,27(S1):158-160.
中共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明实录 明太祖实录1-5[M].(清)张廷玉等撰. 明史[M]. 北京:中华书局2003
END作者 | 潇湘水冷
相关新闻
- 铝单板厂家联系电话号码高效便捷种类齐全(红米多少个系列) 2023-05-03
- 南昌铝单板厂家电话按照客户要求定制(realme 真我gt neo 5g怎么样) 2023-05-03
- 木纹铝单板厂家直销专业售后品质保证(红米快充多少钱一个) 2023-05-03
- 铝单板厂家排名及价格全国发货及时供应(redmi k60pro) 2023-05-03
- 铝单板厂家哪家好全国发货及时供应(红米note128g多少钱) 2023-05-03
- 铝单板厂家联系电话号码高效便捷种类齐全(红米多少个系列) 2023-05-03
- 承德铝单板厂家佛是金装人是衣装(波兰吞并切欣) 2023-05-02
- 张家口铝单板厂家哪家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英国老师几点上班) 2023-05-02
- 保定铝单板批发厂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西安有几家世界500强企业) 2023-05-02
- 石家庄铝单板批发厂家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国在2030年的五大超级都市圈) 2023-05-02